提到“神医”,大家肯定会想到华佗,因为他是唯一一位拥有“神医”这一称号的人,甚至到了后世,人们称赞某个人的医术时,总会说“华佗再世”,而不能直接称其为“神医”。由此可见,华佗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。然而,这位流传千古的名医,却被曹操斩杀,而且他一生的医学宝贵遗产《青囊经》也被烧毁了,实在令人惋惜。那么配资业务,为什么华佗会遭到曹操的斩杀呢?
华佗生于东汉末年,那个时代正是汉献帝在位的“建安年间”。这一时期动荡不安,英雄辈出,也因此“建安”这一词语有了很多不同的说法,比如文学界的“蓬莱文章建安骨”以及“建安七子”。说到医术,建安年间有“三神医”的说法,他们分别是华佗、张仲景和董奉。那么,为什么同为“三神医”的张仲景被称为“医圣”,而董奉却几乎默默无闻呢?
展开剩余80%这主要是因为华佗的医术非常全面,他不仅精通内科、外科、手术、针灸,还擅长儿科和妇科。尤其是在外科手术方面,华佗可以说是开创了先河。他发明的麻醉药“麻沸散”成为了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。相比之下,张仲景最擅长的是配方和医药,他所写的《伤寒杂病论》至今仍然有着极高的医学价值,因此被尊称为“医圣”。至于董奉,虽然也拥有高尚的医德,但因为他不求名利,且治病时不收金钱,而是要求患者在康复后为他栽种杏树,这让他名声更广,但在医学成就上则相对较为平凡。
华佗作为“三神医”之首,他的医术到底有多高呢?从《后汉书》的记载中,我们可以窥见一斑。华佗不仅精通保健,还发明了“五禽戏”来保持身体健康,常年锻炼使得他60岁时依然如壮年般健康。治疗疾病时,他在用药、针灸上都非常精准,不做任何多余的操作,体现出他高超的医术。尤其是在外科手术方面,华佗发明的“麻沸散”帮助病人成功完成手术,甚至可以在短短一周内愈合伤口,病人一个月后恢复如初。
在《后汉书》中还有许多华佗的神奇治病事例。其中有一个郡守,他得了重病,尝试了许多医生都无法治愈,最终花重金请来了华佗。华佗判断病因后,决定让郡守大发怒气,以此促使病情好转。华佗向郡守索取了大量的金钱,并故意拖延治疗。最终,华佗通过一封辱骂郡守的信激怒了他,郡守暴怒之下吐出了大量黑血,病情奇迹般痊愈。
还有一例,某人患病多年,病情日益加重,其他医生束手无策。华佗经过诊断后,决定为他做手术。虽然病情严重,华佗告诉病人手术后最多只能再活十年,但病人坚持治疗,手术后果然恢复了,活到了十年后去世。
华佗医术高超的故事众多,但他的命运却与曹操紧密相连。曹操长期饱受头痛困扰,听闻华佗医术高超,便派人请他诊治。华佗诊断后告诉曹操,这个慢性病无法根治,只能暂时缓解。曹操对此并不满意,认为华佗一定能治好这个病,怀疑他不愿为自己治疗,于是开始对华佗心生猜疑。
曹操为人多疑,他不仅希望华佗能治好自己的病,还想将其留在身边,以便日后为自己提供医疗保障。华佗虽高医术,但却因性格直率、不拘礼节,逐渐与曹操产生了矛盾。曹操多次命令华佗待在自己身边,而华佗始终没有完全答应。最终,曹操心生疑虑,认为华佗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,可能会另谋他路,于是决定将华佗软禁。
华佗的处境越来越危险,在一次机会中,他谎称自己妻子生病,借此机会请求离开曹操府邸。曹操同意了,但后来发现华佗谎话暴露,便派兵将其抓回,并最终决定处死他。临终前,华佗将自己的医学著作《青囊经》写下,但由于狱卒不敢接收,这部珍贵的医学著作也随华佗一同消失。
华佗的死,除了个人性格的原因,也与曹操的多疑和固执有关。虽然华佗有着无可匹敌的医术,但他未能妥善处理与曹操的关系,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。曹操的杀心,最终让这位神医丧命,令人深感惋惜。
《后汉书》中的一句话或许可以作为对华佗命运的总结:“为人性恶,难得意,且耻以医为业。”华佗虽然医术卓越,但他的个性和对现状的厌倦,使得他未能在历史上留下更辉煌的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可靠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