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 10 月一到,风里都飘着螃蟹的鲜香味 —— 菜市场、水产摊前,装螃蟹的网兜堆得老高,刚捞上来的蟹还在 “吐泡泡”,看着就馋人。可刚上市的螃蟹不便宜,要是挑错了,掰开壳只有水、没半点肉,钱花了还闹心。其实挑螃蟹有 “门道”,很多人不知道,今天就把老饕私藏的 4 个技巧分享给你,照着做,保准挑的螃蟹个个鲜肥,老板一看你就懂行,根本不敢忽悠!
1. 先看蟹肚:分公母、辨蟹黄,一瞧一个准
老辈常说 “九月吃母鲜,十月吃公肥”,10 月正是公蟹的 “黄金期”,膏厚得能流油,所以挑蟹第一步先分公母,别买错了。分公母特别简单,记住 “公蟹尖肚脐,母蟹圆肚脐” 就行 —— 把螃蟹翻过来,看肚子上的脐:公蟹的脐像个小尖儿,窄窄的跟 “丁字裤” 似的;母蟹的脐是圆鼓鼓的,裹着肚子像 “包了块尿布”,连小孩都能一眼分清。
展开剩余69%分清公母后,别着急买,再看蟹肚上的纹路:好蟹的肚皮是洁白的,上面的纹路又深又黑,摸起来还有明显的凹凸感,这说明里面的蟹黄或蟹膏塞得满,煮出来能爆黄;要是纹路浅浅的、细细的,用指腹轻轻一按,蟹肚还会往下凹,这种蟹十有八九是 “空壳”,没什么肉;还有一种蟹,整个肚皮发黑,不是脏了就是不新鲜,再便宜也别买。
2. 再看蟹壳:看颜色、捏硬度,肥瘦一眼辨
螃蟹外壳看着差不多,其实藏着 “肥瘦信号”。老饕挑蟹时,会先看壳的颜色:新鲜肥美的蟹,壳是深青绿色的,迎着光看还泛着亮,像打了层蜡,看着就 “精神”;要是蟹壳偏黄,甚至发灰,没一点光泽,说明蟹要么没长熟,要么养得不好,肉肯定少。
光看颜色还不够,得捏一捏蟹壳 ——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蟹背的两边,轻轻用力按,要是感觉硬邦邦的,按不动,说明蟹肉紧实、蟹黄满;要是一捏就软,甚至能轻微变形,这种蟹里面多半是空的,煮完缩水一大圈,吃着没滋味。另外,要是蟹壳上有破损、划痕,也别买,容易藏细菌,还可能不新鲜。
3. 捏蟹腿:查新鲜、看肉量,软的直接 pass
挑蟹第三步,一定要捏蟹腿,这步能同时看出 “新鲜度” 和 “肉量”。别捏粗的蟹钳,要捏最细的那节小腿 —— 好蟹的小腿硬得能硌手,用指甲掐一下,壳都不会变形,说明里面的肉塞得满,煮出来紧实弹牙;要是一捏就瘪,像空管子似的,手指能轻易按进去,这种蟹就是 “水蟹”,没什么肉,蟹黄也少得可怜。
更重要的是,捏蟹腿还能判断新鲜:拿起螃蟹晃一晃,要是蟹腿耷拉着,碰一下没反应,或者轻轻一扯就掉,十有八九是不新鲜的,甚至可能是 “死蟹”。要知道,螃蟹一死,体内细菌半天就繁殖开,不光口感发柴、没鲜味,吃了还可能闹肚子,这种蟹再便宜也别要,直接 pass。
4. 掂重量:同等大小比 “沉手”,越重越肥美
最后一步,别光看个头,得 “掂重量”—— 很多人觉得 “大蟹就肥”,其实不是,有些蟹看着大,里面全是水,煮完没多少肉。正确的做法是:挑两只看着差不多大的蟹,左手一只、右手一只,来回掂一掂,哪只沉手就选哪只。
沉的蟹说明肉和黄都满,没多余的水分,煮出来肉厚、黄多;轻的蟹要么是空壳,要么里面全是水,蒸完壳里空荡荡的,吃着不过瘾。比如同样是三两的蟹,沉的那只可能肉和黄占了一半,轻的那只肉还没壳重,差得不是一点半点。要是单独挑一只配资业务,就把蟹放在手心掂,感觉 “压手”,不像飘着似的,就是好蟹。
发布于:广东省可靠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